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室外健身器材频伤人

2009-06-07 08:46: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安装健身器材本是好事,但是,近年来,健身器材伤身的事件却时有发生。一些缺胳膊少腿的健身器材更是成了安全隐患,给人们敲响了安全的警钟。

  伤身事件敲响安全警钟

  安装健身器材本是好事,但是,近年来,健身器材伤身的事件却时有发生。一些缺胳膊少腿的健身器材更是成了安全隐患,给人们敲响了安全的警钟。

  健身有可能成“伤身”,实在是让人尴尬。那究竟是谁之过?如何避免?

  先分析一下上述事例。不难看出,受伤害者以青少年、儿童居多。据记者了解,以前修建健身场所,因为考虑到青少年可以在学校里完成健身运动,所以社区的健身设施更多采用了适合中老年人使用的种类。虽然近年来各地在社区健身器械的配置上将中老年人与青少年并重,提倡多元化。但毕竟适合青少年、儿童的数有限。如果小孩子们不识字,不知道如何使用健身器材,再加上家长监护不利,事故就极易发生。所以,首先,让未成年的孩子出来玩耍,家长一定要尽到看护的责任。否则,就算场地上有工作人员,但如果健身人员过多,也有个一眼照顾不到的时候。

  管理部门难辞其咎

  不过,我们并不能把全部责任推给家长,成为其不可承受之重。作为健身设施的管理者,也难辞其咎。

  安装公共健身器材,促进全民健身,本来是好事,可有时为何没收到好效果呢?其中肯定有部分使用者素质不高,缺乏公德意识的原因。反正不是自己花钱买的东西,不用白不用,用了也白用,用坏了也没人找麻烦,因此是随心所欲,胡乱折腾,只顾自己用着方便,哪管他人是否别扭。一些使用者的素质的确不高,而且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就变高,现在一方面要呼吁其要提高自身素质,更重要的是有关部门要提高工作效率,加大监管力度。

  有关方面是否也没有将事情做实呢?觉得东西装上就万事大吉了,哪还管后期的维护保养,对使用不当者也不加劝阻。事实上,公共设施安装上了只是第一步,还要采取人性化的管理举措。如使用方法说明要醒目、易懂,安排人员指导人们正确使用,督促不文明使用者加以改正,定期对器材检查维护等等。即便这些设施是正常使用,都应精心保养,才能再最大程度上延长服务寿命。若器材被肆意折腾又无人过问,不短寿不肮脏不出事故那才怪!这无疑就会造成巨大的公共资源浪费。

  维修经费成“烫手山芋”

  近年来,随着健身器材数量的增多,维修难的状况也日益凸显。

  相关各方各有说辞。器材厂家说,保修期是明摆着的,超过保修期的,更换零部件当然要收成本费。但即便是只收成本费,费用也不低。各级体育部门作为部分器材的捐赠者,也有苦衷:“捐赠协议中已约定好了的,我们只负责项目审批、器材购置和免费安装,受赠单位负责对配套的器材进行管理、维护。也不能所有的费用都由体育部门出呀。”尽管如此,全国各级体育部门还是拿出了相当数量的资金每年对健身器材进行检查、维修,甚至是更换,但毕竟会挂一漏万。社区、街道、小区物业等受捐赠方也有苦难言:“一年办公经费就那么多,哪还有钱来维修、更换器材?”

  如此一看,谁讲得都有理,谁都有苦衷。维修经费问题成了“烫手山芋”,谁都不愿接手。有专家建议,各级政府在财政预算中应设立市民体育健身专项资金,或体育、民政部门在体彩、福彩公益金中抽出一部分资金,保证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管理和维护。同时,将检查、维修露天健身器作为一项政府工作来抓,制定相关的制度和措施,并纳入年度考核。

  事实上,健身器材的管理缺位,表面看是社区管理部门推卸责任,实质上反映了在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社区的过程中出现的责权配置失衡、权责不明的问题,带有普遍性。就事论事,孩子受伤应当得到小区的赔偿,经费不足,请求政府支持可以解燃眉之急。要治本,就必须加快社区制度建设,明确小区的责任和权利、职能与经费,该授权的授权,该拨款的拨款,该签的协议也不能口头说说了事。当然,如果有办法引来更多社会资本参与社区建设,社区经费难题就能破解,而健身器材的“健康”运转也就有了保证。

(实习编辑:孙东)

今日热点:
  不了解运动的特点和运动规律,或自身存在某些错误观念,或照搬他人的锻炼方法,往往会走入误区,以致动摇了继续锻炼的信心……[进入健身频道]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